热点信息

陈经纬: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对广大华人华侨和大潮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编辑:澄海商会 来源:澄海商会 发布日期:2015-06-29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乡亲,尊敬的各位新老朋友:

大家好!

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活动。首先请允许我对第五期国际潮团实务研讨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五湖四海相聚在此的各位嘉宾及新老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对主办机构位此次活动所做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很高兴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责任与使命和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下我的报告主题为《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对广大华人华侨和大潮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不断深化通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刚刚在本月15日,我参加了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亲耳聆听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副总理在会上所作的关于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科学制定“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思考报告,其中特别指出:“一带一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总规划。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导,合称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倡议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成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历史坐标上一个新亮点。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总GDP占全球三成、30亿中产阶级人口沿线国家区域,打造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无贸易壁垒及文化紧密交流的命运共同体,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坚持交流互鉴,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转变,一经过提出就引起了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

当前,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所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了区内区外各国广泛积极反应,57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谈判代表上个月已在新加坡就其基本框架达成一致;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已展现出广阔前景。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所有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的先民们成功开拓了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的“丝绸之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这不仅是沿线各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其实质就是,我们要和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新的文明成果。

共建人类文明必须坚持交流互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是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在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历史上,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了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今天中国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引进,促使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取得的成果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58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服务范围覆盖28个省区,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6万公里;全国共有2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超过2800公里;沿海港口2116个;通航的民用运输机场202个,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凭借造速快、质量好、价格优、实用性强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完全可以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方位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这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更应该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告诉他们,让沿线国家和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少走弯路。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物质文明,又有人文交流,我们要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使人类新的文敏更好更快地造福于“一带一路”各国人民,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下谈几点本人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这些认识和建议,其中部分已在多个场合发表过)。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纲领发布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们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但是,由于受当前国际上复杂的政治因素影响,沿线有部分国家因缺乏有效沟通平台,政府和政府间合作还存在着不少疑虑。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各方的关切,采取有效措施,我们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民间合作先行,同时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商及其商协会、社团、智库等民间平台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坚持与周边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积极引导推动民间合作先行,降低部分国家政府间合作存在的疑虑。“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性的投资机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合作潜力巨大,将给中国海外投资和企业“走出去”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契机。政府主导,利用市场力量推动民间合作先行,以民间资本率先与所在地的企业密切合作,成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在合作与共赢中成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为政府间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和增加互信。

——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额约为1160亿美元,首次由净外资引进国初步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如今,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辟了道路。创造出了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宏伟规划,不仅是对国家发展规划和沿线各国的支持,更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等相对接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捷径。

中国有大批民营企业已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积极性也很高,但在“走出去”过程中大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解决目前对外投资融资难的困境。再次,我呼吁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积极加大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借助港澳台的特殊地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港澳台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处于“一带一路”的独特位置,各具不同特点和优势。例如,香港是历史悠久的国际大都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作为自由港的特殊功能和优势没有改变。香港是众多国际机构、公司及决策人士作为管理其区内业务、人才与资金的平台,在香港设有区域总部、办事处的海外公司有数千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地区企业关系密切,可以在协助内地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开发合作中担当重要的中介角色。澳门、台湾在推动“一带一路”中也有许多优势可以发挥。

 

以下,回到我今天报告主题的两部分:


一、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是广大华人华侨发展自身事业和服务祖国发展规划的新机遇

——海外华人华侨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担当者。广大华商是构成东南亚多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在东南亚上市企业中,华人公司占70%左右。初步估计,生活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超过4000万。在全球华商企业约4万亿美元的总资产中,有1.1-1.2万亿美元的资产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世界华商企业500强中也有约1/3在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华人华侨凭借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担当者,可以大显身手。

——海外华人华侨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建设“一带一路”的核心是要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尤为关键,是社会根基,如果得不到沿线国家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将布满荆棘、举步维艰。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人华侨,既熟悉驻在国的政策法规、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又与祖国乡亲血脉相通、同种同源,心本来就是通着的,是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因此吸引和鼓励华人华侨华商积极参与和主动发挥独特作用,对帮助企业“走出去”、沟通联络沿线各国民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一条捷径。

——华人华侨是构建海内外各类商协会、社团及智库的中坚力量,通过聚集合作成为重要民间组织,服务和团结海外华商。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华人华侨在所在国的政商界的影响力,民间机构先行,有助于疏通各“一带一路”参与国互信度不够等一些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前为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打下良好合作基础。相对官方机制而言,商协会、社团、智库等非官方组织开展的而研究和宣介解读,相对说服力更强,更易为各方面所接受。通过华人华侨可方便与民间商协会、社团及智库交流,多做政策沟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的工作,十分有利于团结力量,及时解决问题,使“一带一路”建设中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应发挥商协会、社团、智库网络平台等优势,通过合作研究、举办论坛、开展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方式,促进沿线国际民间商协会、社团、智库对“一带一路”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理解和认同,由此推动民间双向投资先行,使之与沿线各国增信释疑、凝聚共识,进一步实现国家间政治互信、政治协调。同时要利用华人华侨的沟通作用,促进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国家和地区间商协会、社团和智库合作体系,这样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也可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此背景下,更会为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华人华侨,特别是广大华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

——推动人民币区域化。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在东盟地位仅次于美元,东南亚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东南亚华商在东盟经济、金融行业中占重要位置,在中国有大量经贸投资。进一步发挥华商金融桥梁和管道作用,推动人民币更广泛使用,将对地区经贸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参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华商企业与具有丰富海外工程承包经验的中国企业联合,在高铁、公路、港口建设等各方面加大投入,不仅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同时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

——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多年以来,全球华商,特别是东南亚华商及港澳台同胞在与各国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和资本布局。若能依据比较优势,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来实现多赢,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带来成效,进而提升区域产业链,特别是亚洲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深化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海内外华商可依靠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来发等领域的坚实基础以及广泛人脉网络,通过参与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与友好关系,为区域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条件。

——构建科技与智力支撑网络。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新发展思路、科技和智力支撑。华商经济若能有效配置区域智力资源,与科技和资本更好结合,将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广泛和基础性影响。

——拓展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华商应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因此,华人华侨特别是广大华商应积极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发挥自身联系广泛、沟通中外等优势,实现服务国家发展规划,在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带去实在利益的同时,促进华商经济自身的转型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给大潮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众所周知,潮汕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超过500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多优良港湾,自古为中外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重要商贸口岸。作为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进出海口、主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的汕头,清末曾经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为香港而设,珠海为澳门而设,厦门为台湾而设,汕头为东南亚而设、因侨而立。去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复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是重大举措,要求试验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潮汕籍人士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享誉全球,潮汕籍工商界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营商网络,潮汕大地具备区域、海港、人脉、资本、营商网络等优势。正是凭借着潮汕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各方资源优势,汕头经济特区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首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三十多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经济发展速度与深圳等经济特区相比,发展相对缓慢,从表面上看并不尽人意,但却给汕头包括大潮汕留下了后发优势,如果说汕头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国家和全国人民给予汕头的第一次发展机会,那么华侨试验区的设立则是“一带一路”规划给汕头带来的第二次发展机会。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试验区必将在日后对“一带一路”发展及潮汕大地的再飞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前面所讲,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推进离不开广大华人华侨的力量,而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因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应运而生。丰富的华侨华商资源是试验区的鲜明特点也是宝贵财富。华侨试验区通过广泛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所在地的广大华人华侨,特别是领军企业,并积极推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及其社团与试验区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能够在实现试验功能最大化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侨华商互通融合,成为“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华侨试验区也可通过从引进港澳地区、海内华人华侨企业的投资、交流、合作入手,促成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与海外华人华侨联合在驻在国投资、合作,并进一步发展成服务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投资、交流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规划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新时期下大潮汕的新机遇。通过发挥生态、区位和港口综合优势,集聚海内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信息、能源、海洋等产业,试验区在迎来自身发展的同时,必将进一步带动经济腹地协同发展,提升整个潮汕地区的区域竞争能力。我认为当前,发展华侨试验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华侨试验区本身的改革创新。新常态下,要推进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因此,华侨试验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明确在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要求。拿出当年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精神、勇气、魄力。特别是在政府简政放权、功能转变、投资监管模式、贸易监管模式以及金融的改革创新方面,要作为核心内容进行。“试验区”就是要大胆先行先试,就要在这些核心问题上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论证,根据条件适时试验、推广。这不仅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的便利创造了最好的制度条件,也是华侨试验区自身吸引广大潮商潮人回馈乡梓、反哺家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政策。

——把华侨试验区建设成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广大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东盟是潮汕籍华侨集中居住地,与大潮汕有着天然的联系。华侨试验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政策,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在内地与台港澳及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带动自身转型升级,开创发展新局面。比如,从投资意义上说,华侨试验区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带动潮汕地区的企业到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提供融资租凭等便利化服务,打通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贸易通道,进一步延伸华侨试验区的辐射功能;从互联互通的意义上说,当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重点发展的方向。借此机遇,华侨试验区可积极组织有关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跨境光缆等通讯干线网络建设等等。总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东盟地区的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互通”,对华侨试验区发展来说有大文章可做。

——以聚侨心、凝侨力、引侨资为根本,发展华侨试验区,打造大潮汕新经济增长点。华侨试验区是“因侨而立”,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广泛联络、动员沿线支点国家、地区所在地的广大华侨特别是潮商潮人参与华侨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华人华侨及其社团与华侨试验区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天然桥梁和纽带”作用。具体上,以发展跨境贸易、跨境金融和文化产业为重点领域,从引进华人华侨企业与我国工商界建立伙伴关系,在华侨试验区投资。交流、合作入手,进一步达到我国的工商界与华人华侨联合到其驻在国投资、合作发展,成为“建设性合作伙伴”,将华侨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投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汕头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潮汕地区振兴发展,同时也为华人华侨特别是潮商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以下我对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提四点思考和建议:


1.建议汕头应积极争取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

我在多个重要场合已经提出。汕头华侨试验区是在广东自贸区批复之前批准的,试验区目前还是属于广东省政府领导,纳入自贸区后,省里也可以少一个机构,省政府、中央政府各方面,也可以减少另外一个小摊子。省政府管理自贸区目前有三个点,南沙、前海、横琴,如将汕头华侨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就不用再另外设立领导华侨试验区的部门。国家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天津自贸区重点是对京津冀,厦门自贸区是对台湾,广东自贸区重点是对港澳,所以华侨试验区纳入后,广东自贸区就有“侨”字唯一特色,就可以合力对准港澳侨。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批复是在去年9月15日,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唯一批准的试验区,那时候还没有新批的三个自贸区。国家批准了华侨试验区后,汕头的规划还没有做完整,国家就又批准了三个自贸区。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自贸区建设就是要以高水平的新的开放,如果能将华侨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就降低了汕头单打乏力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可借助中国新设立的自贸区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2.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运用“PPP模式”大有可为

汕头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资金缺口不断增大,仅靠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在华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巨大,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 PPP 合作模式对加快华侨试验区的建设大有可为、

“PPP 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PPP 模式是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不仅带动了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也帮助政府规避经济风险,减轻财政负担。同时,该模式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改变了管理方式,重塑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对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索。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去年9月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和推广运用 PPP 模式,为 PPP 模式开展实践试点提供了政策基础。国务院的批复中也明确支持汕头进一步研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有序开放,积极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汕釆侨资侨力、民资民力丰富,广大潮商热心家乡建设,大力推广合理运用 PPP模式可以吸引海内外潮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为华侨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不竭动力。

 

3.筹建中国海上丝绸之咱研究院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同时配套建立智库产业园区,提供中国企业“走出去”所急需要的信息交互、对接服务、风控管理等平台。同时要积极发挥企业特别是明营企业的积极性,“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

 

4设立“中国 ‘一带一路’ 双向投资产权交易所”

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哪里投资,投什么项目,哪个国家有什么项目可投,我认为,急需有一个交易平台。我们可组成专业团队,同时充分发挥海外侨胞特别是潮籍侨胞作用,从海外组织项目,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在这个平台上推出海外接受投资的项目,让中国投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平台。以交易所促成双方交易。同时制定有国际法律效力文件,发挥政府功能中介作用、法律鉴证作用等。

“双向投资”首先推出汕头接受海外投资项目,同时在这个平台上再服务全国各地招商等等。我认为,这一举措是华侨试验区的一个亮点,正如国务院批复要求“支持试验区着力转型升级,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打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遍布海外的潮商多年来被誉为“最优秀商帮”、“最团结族群”,潮人不断继承和发扬独特优秀的传统,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奋斗在世界各地和国内省市。一代又一代的潮人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为所在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时刻心系祖国,情系家乡,成为建设国家和家乡的一支重要力量。身为潮人潮商的一份子,我一直深以为荣。

因此,借今天的机会,我也再次诚挚呼吁海外广大潮人潮商积极抓住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利用我们的智慧和财富反哺家乡、支持、参与华侨试验区建设以重振潮汕经济;也希望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广大华人华侨、海外有识之士、企业界朋友能共享时遇、感恩时代,共同担负起协力振兴中华和家乡发展的历史使命,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在新的经济大潮中取得更大作用。